《抱朴子》是南朝著名道教人物葛洪所著,公元317年写成。《抱朴子》东晋葛洪所撰,激神分为内、外篇。今存“内篇”20篇,论述神仙等事,“外篇”50篇,论述“时政得失,人事臧否”。“外篇”中《钧世》、《尚博》、《辞义》、《文行》等篇中还涉及有关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。
《抱朴子外篇》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,属于儒家的范畴,也显示了作者先神仙后儒教的思想发展轨迹。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:论人间得失,讥刺世俗,讲治民之法; 评世事臧否,主张藏器待时,克己思君; 论谏君主任贤能,爱民节欲,独掌权柄;论超俗出世,修身著书等。
扩展资料
《抱朴子外篇》的撰写时间与问世,均早于《抱朴子内篇》。
《道藏》将其两书刻在一处,并且在《内篇》之后,《外篇》之前,间隔一种《抱朴子别旨》。明人刻此书,从《道藏》中取出,总名为《抱朴子》。
据《晋书·葛洪传》可知,《抱朴子》内外篇原共有116篇。今明弯亏本已非完帙,亡佚40余篇。严可均在《铁桥漫稿》《代继莲龛为抱朴子叙》中说:“今本仅《内篇》之十五六,《外篇》之十三四耳。”
《内篇》卷前有葛洪《序》,称《内篇》20卷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称《内篇》21卷,《音》1卷,入“道家”。《新唐书·经籍志·道家》称《内篇》10眷。《宋史·艺文志·杂家》称《内篇》20卷。《郡斋读书志》称《内篇》20卷。闹族历代著录以20卷为多,《内篇》原当为20卷。《道藏》所收即为20卷,卷各一篇,共20篇。
《外篇》卷后有葛洪《自叙》,称著“《外篇》50卷”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称《外篇》30卷,入“杂家”。 《新唐书·经籍志·杂家》称《外篇》20卷。
标签:抱朴子,写成,作者